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http://www.hctsg.com/发布时间:2013-11-05
人类自从走出洞穴,便开始了房屋的建造,而建筑房屋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务实地基,以免房屋建成后,地基因负重而下陷。历史上小到民宅墙落,大到宫殿城墙,修路造墓、强固基础无一不是采用打夯这一方式,这样一来,打夯与我们民族相伴大约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打夯主要分布在三河流域的沿河地区(辽河、浑河、太子河),海城市的望台、温香、牛庄等地,因这些地区居民都沿河而居,时常被水患所困,所以夯实地基十分重要。上世纪70年代以前,沿河一带只要有建房的就会听到打夯的号子声。建民宅时,首先要在建房的位置上画出墙基的位置,开出夯槽,再打夯。打一遍后要添土再打,打的遍数要根据负重
大小,一般民宅五遍就可以了。由于地区不同,夯的结构种类也不同,黄河流域以北及东北平原多以木夯、石夯为主,长江流域以南多以石夯、绳夯(蛤蟆夯)为主。石夯又分为大夯和小夯。大夯俗称四人抬,以压地的石滚作夯砣,重约二百余斤,用木棒将石滚夹于中间固定,打夯时四人各持木棒一端,小夯又称二人抬或鸭蛋夯,以扁圆的石墩儿作夯砣,重约六十余斤,两人即可操作。它的作用主要是大夯打完后局部操平用的,使夯后的地基更加平整。打夯号子的曲调很随意,不同区域,打夯号子曲调有所不同。以地方民间小调为主,夯歌的词以夯头领夯为主,触景生情,幽默、诙谐、富有情趣。词则是夯头触景生情、信口捻
来,因时代不同夯词的主题有所不同。夯头则是该地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一定的号召力的在劳动者心中有一定威信的。劳动中指导得当,夯歌才能唱的响亮。劳动时一人领夯三人和,领夯者激情高昂,领唱爽朗,和夯者则群情振奋,和声嘹亮,常有无数村民驻足观看,此时的劳动则成了劳动者力量与艺术;团结与和谐的展示,劳动场面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响亮的号子声在村子的上空久久回荡。
打夯号子作为一种古老的的原声态的民间调子,它是我们今天艺术创作不可多得的艺术源泉,我们应该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加以创新,使升华为一种具有东北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效果,或歌式舞地展示劳动人民的劳动之美,让这一民族文化赋予与时代气息,并发扬光大。海城打夯号子在2007年经鞍山市政府批准确定为鞍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