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http://www.hctsg.com/发布时间:2013-11-05
起源之争
关于牛庄馅饼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牛庄馅饼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的牛庄回民刘海春,另一种说法是牛庄馅饼是由牛庄人高晓山的父亲高富臣首创,两种说法在起源的时间上出入不大,均为20世纪初期。据说,刘海春的回族馅饼要早于高富臣的汉族馅饼几年。
上个世纪初的牛庄已经是一个繁华的港口。据牛庄镇志记载:咸丰八年,英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牛庄成为国际商港。因其发达的商业,当时的牛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古镇,在港口一带的商业街上,各种商号林立,鼎盛时期达到几百家店铺经营各种商品。据84岁的老人高玉臣回忆,当时牛庄的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他的父亲高富臣在集市上卖各种面食,生意红火,后来发明了馅饼。
除了发达的商业和大量的客流为牛庄馅饼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外,1920年回族人马德昌在海城成功地制作出了一种新的面食-馅饼,并在海城开了一家名驰遐迩的"马家馆馅饼"。被认为是牛庄馅饼起源流派之一的刘海春正是从马家馆学成出徒回到牛庄的。
据今年已经72岁的刘庆丰回忆:"我父亲从海城有名的马家馅饼铺出徒后,回牛庄开始在最繁华的街上卖馅饼,牛庄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不知道我父亲醉仙子的。当时街上只有我们一家卖馅饼,买我们家馅饼的人都得早晨起来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