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地方文化

【省级文物】 三学寺


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http://www.hctsg.com/发布时间:2013-10-29

地理位置:海城市三学寺位于海城市西南。地理坐标为北纬40°51’ 12”, 东经122°44’24”。其南距海城河约500米,西距山西会馆约300米,东临三义 步行街。

 历史沿革:三学寺建于明朝宣德10年,至清代道光年间颓废,后由千山高僧明恩 募化,进行修复。在光绪年间设立师范学堂,民国年间改设法院分庭及检查分 厅。解放后作为商业仓库,后改为海城县图书馆,后为宗教部门使用至今。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寺内建筑被震损,后国家拨款进行了修复。 1982年9月1日,因图书馆工作人员用电不慎失火,使21000余册图书及设备(价 值16000余元)及中殿建筑(面 积200.34平方米)化为灰烬。 1983年,10月25日,鞍山博物馆制定三学寺原始档案。 1988年12月20日,三学寺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该建筑归宗教部门使用,并于同年开始大规模重修,新建中殿,再修 东、西配房各九间,禅堂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 1989年,由鞍山市政府立省级文物保护标志碑。 1998年,三学寺购买了痔瘘医院旧址(东侧为三学寺)。 1999年,动工兴建讲经堂,与2001年竣工。 2000年,海城市政府启动改造三义步行街工程,为了与三学寺整体色调相互协 调,三义步行街两侧统一规划为二层仿古建筑,同时,规划整理三学寺周边环 境。同年,文物保管所向上级请示资金3万元为三学寺安装避雷针。 2001年,文物保管所的办公室(五间瓦房)经市政府批准移交给三学寺。同年文 物保管所投资3万元为三学寺打消防井一眼。 2003年海城市文物保管所在原始档案基础上建立完整档案。 

总体状况描述:三学寺坐落于海城市西南,总占地面积为约5000平方米,方位坐 北朝南。

 详细状况描述:三学寺建筑群由前殿、中殿、后楼等部分组成。 前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向南,东西长15米,宽10米、高 14米,进深三间,有转角、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大顶坡度长,正脊雕龙,两 头有大吻,斜脊有跑兽,梁枋施彩绘。有前后回廊,建筑宏阔,雄伟庄严。 中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20米,宽13米,高17米, 举架较高,砖木结构,有柱头、转角、铺间三重昂斗拱,正脊有雕龙,两头有大 吻,斜脊有跑兽,前有回廊,梁枋施彩绘,建筑高阔,雕工精美。 后楼为硬山式建筑啊,二层,石基,面阔五间,前有回廊。二层有栏板和木雕门 窗,为藏书用,又名藏经楼。 两旁有厢房各九间,硬山式建筑,前有回廊。在西厢房南头两侧建禅堂五间。山 门三间,周砌砖墙。钟鼓二楼早以不存。 三学寺总占地约5000平方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评估:三学寺从木架结构和建筑风格来看,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是我省目前仅存的几处明代庙宇群中较为重要的一处,对研究明代建筑及对后世影响 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范围:三学寺内及东配殿后山墙外20米,山门南墙外10米。西配殿后山墙外 20米,藏经楼后山墙外2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内为Ⅱ类控制地带。


相关信息
【海城轶事】筢头街的来历
【海城轶事】海城河的传说
【文史赏读】老城印象
【文史赏读】留学归国学子赵德芳
【文史赏读】尚可喜运珍宝遇海难的传说


版权所有: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
办公室电话:网络举报电话:0412-3232915 地址:海城市兴海大街长江路11号南楼(繁荣路与长江路交叉口) 邮箱:hcstsg@163.com 技术支持:海城人网站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13002796号-1 访问人数:427852人

辽公网安备 210381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