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地方文化

【县级文物】玉皇山烈士陵园


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http://www.hctsg.com/发布时间:2013-10-29

地理位置:烈士陵园位于海城市东南约1.5公里的玉皇山南麓,占地1.55万平方米。位于其内的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坐北朝南。

总体情况描述:烈士陵园由烈士纪念馆和烈士墓地两部份组成。陵园始建于1946年,当时这里主要安葬近300名在著名的沙岭子战斗中牺牲的东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陆续安葬了因公殉职的革命领导干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海城部队在抗洪、抗震等救灾工作中光荣牺牲的干部、战士计百余人。自陵园建立40多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陵园几经修缮,渐具规模。1980年园内增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后,面貌更加为之一新。

详细状况描述:陵园坐北朝南,园内正中是烈士纪念馆,馆内安放着部分烈士的骨灰和遗物。纪念馆系现代式建筑,砖石结构,白色水涮石外墙。展览大厅居中,两侧是寄骨厅和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正厅举架高大突出。正门上方为宽阔的雨搭,雨搭下四个等距离0.25×0.25米的水泥方柱做支撑和装饰,外墙正面满粘乳白色“马赛克”(小型瓷砖)。水泥浮雕“烈士纪念馆”五个行书体涂金大字,横书在正厅外墙上方。纪念馆大厅正中,是一组分别代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子弟兵无名英雄群像,群像为石膏圆雕,通高2.82米,做工精细,造型逼真,令人望而肃然起敬。环绕英雄群像的东、西、南三侧还排列了八个特制木架,木架上分别安放了赵力耕、陈景星、马文良、孟庆印、姚铁民、罗常维、常恩多,杨光等八位烈士半身塑像,亦为石膏圆雕,高0.68米,宽0.5米,每位烈士塑像身后的墙壁上,悬挂镶有烈士生平事迹的黑色木制镜框。大厅正面墙壁上悬挂描绘1946年沙岭激战的大幅油画,左右两壁分别为人民解放军挺进东北和东北人民积极支前的大幅水粉画。在正厅两侧的寄骨厅和烈士遗物陈列室内,分别安着程树义等32位烈士的骨灰和部分烈士遗物。纪念馆后面,呈45度角的山坡系烈士墓地,依山势整齐地排列了174座烈士墓,其中除1980年移葬于此的烈士罗常维、1981年移葬的烈士高健和张志远等少数墓葬规模较大,形状不一外,其余均为统一规格的砖筑,水泥罩面方形墓。 198010月,中共海城市委、海城市人民政府在陵园的最北端,为在沙岭子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筑水泥罩面,通高175米,宽08米,厚02米。正面阴刻碑文:“解放战争时期沙岭战役烈士纪念碑。中共海城县委,海城县人民政府。一九八O年十月”。正揩纵书,37个字。背面碑文亦阴刻,纵书正揩,全文如下:“八·一五东北光复,我党我军取故土上版图,救难胞出水火,嗣当修养生息,重整山河,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疯狂进攻解放区,我军民义愤填膺,于一九四六年二月发动沙岭战役,痛歼出关东犯之敌。英雄的人民战士一往无前,英勇冲杀,前仆后继,威震敌胆,使优势之敌喋血黄沙,遭受重创。沙岭战役献出生命之烈士,多系浮海东渡之鲁健儿,亦有本地战士和民工,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立千秋不朽之伟业,建万古流芳之丰功。英灵不泯,浩气长存。今,凭吊忠魂,倍感创业之艰难,缅怀先烈,常思后者之任重。亟发扬艰苦奋斗之光荣传统,为实现四化做应有之贡献,以无愧先烈于万一。

历史沿革:(11946年,修建玉皇山烈士陵园。(21980年,修建海城革命烈士纪念馆。(31988年,将玉皇山烈士陵园和海城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并为烈士陵园,并于同年被海城市政府公布为海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评估:烈士陵园馆藏有大量现代革命文物、英雄人物塑像、照片、图片,再现了海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及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反动派殊死搏斗,解放人民的光辉历程,成为我市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它的建立对研究我市及鞍山地区的革命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提供了实物依据。

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墙外20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为建筑控制地带。

 



相关信息
【海城轶事】筢头街的来历
【海城轶事】海城河的传说
【文史赏读】老城印象
【文史赏读】留学归国学子赵德芳
【文史赏读】尚可喜运珍宝遇海难的传说


版权所有: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
办公室电话:网络举报电话:0412-3232915 地址:海城市兴海大街长江路11号南楼(繁荣路与长江路交叉口) 邮箱:hcstsg@163.com 技术支持:海城人网站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13002796号-1 访问人数:487317人

辽公网安备 210381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