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网上展厅

走进海城市图书馆


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http://www.hctsg.com/发布时间:2015-03-31


导语

座拥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自燕秦开始置县,素有“辽左重地”之誉,受辽河文化的浸润,文化积淀深厚,海城市图书馆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人文社科文献馆藏为底蕴、为特色兼具自然科学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形成了比较先进的办馆理念,日臻完善的科学管理手段及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概况

海城市图书馆始建于19608月,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共图书馆。1994年经国家文化部组织第一次业务评估,定为国家三级图书馆,1998年在全国第二次图书馆评估中,定级为国家二级图书馆。2004年、2009年第三次第四次图书馆评估,升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3年按照新的评估标准,通过国家文化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我馆再次荣膺国家一级图书馆。

海城市图书馆201011月迁至市政府综合办公楼,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是集成人和少儿读者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共图书馆。目前海城市图书馆已经成为海城市的文献信息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市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馆设有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采编室、电子阅览室,分别承担书刊流通、阅览、采访、编目、典藏、信息服务及现代技术服务等工作。2009年开始使用图创I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2013年实现了鞍山市地区馆之间的联合借阅一卡通服务功能。截止2014年,拥有各类载体的馆藏资料221882册,阅览座席310,实行所有服务项目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坚持每年组织读者开展讲座、读书征文、读者座谈会、小读者联谊、新书宣传、送书下乡等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海城市图书馆地址位于海城市东柳村71号市政府综合办公楼内,网址http://www.hctsg.com,联系电话0412-3232915,市内乘坐2526路公交车终点站直接到达。

历史沿革、办馆理念

海城市图书馆19608月从文化馆分开后独立建制,原属文化馆的一个图书组,在南门里三义庙旧址。当时配有工作人员四人,藏书20000册,阅览室和藏书书库总面积为270平方米。由于事业的发展,读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藏书逐渐增多,到1965年已有藏书10万册。1966年文化大革命,加之1975年海城地震,库房被震坏,先后共损失图书7万册,实际藏书量只剩下3万册左右。

198291图书馆不慎失火,外借库被烧,藏书遭受严重损失。从此图书馆又搬迁至三学寺东院,约占面积200平方米。

19836月,海城图书馆大楼破土新建(现太和广场)。1985年竣工,位于中街,面积1308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建成后,标志着海城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45月,市政府要在原馆址建太和广场,所以图书馆迁至原海城市人民银行,总面积约2780平方米。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闻世震同志为图书馆题写了馆名,并欣然题词“切实办好图书事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经过几个月的内部改建,200411月正式开馆,对市民开放。省、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开馆庆典,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1011月,按照市政府城市改造整体规划,图书馆由中街搬迁至市政府综合办公楼内,馆舍面积由原来的2780㎡增加到3400㎡。设有外借室、少儿阅览室、工具书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及读者自习室。另外,为满足老城区读者阅读,以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出发点,2011年在中街开辟报刊阅览室一处,实行免证阅览。我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不断探索出服务工作的新内容、新手段、新方法,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为全市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像享受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馆藏积淀与人文特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城市图书馆截止201412月统计,总藏量达到116621221882册。2014年外借读者人次1505人,文献外借册次32513467册,读者使用电脑40台。图书借阅全部实行电子化管理,使用图创I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2013年实现了鞍山市地区馆之间的联合借阅一卡通服务,实现了通借通还、联合编目图书馆组织的协作协调工作。

在图书报刊收藏与订阅中,海城市图书馆注重地方特色、人文特色,从三十年代解放军报、五六十年代的党报党刊均有搜集、珍藏。建立地方文献书库,重点对海城籍的作家出版的图书及族谱进行收藏。

藏书布局、服务布局与环境布局

目前海城市图书馆已经成为海城市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海城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全馆设有外借室、采编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分别承担书刊流通、采访、分编、典藏、阅览及信息服务和现代技术服务等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规范管理,保证了图书馆基本功能正常发挥。

特色服务、特色活动和品牌服务

海城市图书馆坚持每年组织读者开展讲座、读书征文、读者座谈会、小读者联谊、新书宣传、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送书下乡等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20132014年共组织各种读书活动40余次,吸引约2万余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如少儿阅览室针对全市少年儿童开展的猜灯谜、少儿新年联欢会、演讲比赛、绘画比赛、小小图书管理员、摄影比赛、快乐假期征文等等,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一致认可。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能通过图书馆服务宣传,进一步的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读者在领略书海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文化情操,丰富了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广大读者充分了解馆藏状况和基本功能,并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方法;

每年的五月末,我馆结合图书馆宣传周的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图片展览、读者座谈会、发展读者办理借阅证、影片展、送书下乡等活动,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农家书屋建设

海城市农家书屋于2008年开始在海城各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我们利用大约两年时间,在全市共计建成“农家书屋”369家,实现了“农家书屋”在我市农村的全覆盖,全市农家书屋藏书量达到823239册。2013年率先在腾鳌镇试点村完成农家书屋“一卡通”建设,完成腾鳌11个村、街道20049册图书的电子化管理。每年完成369个农家书屋的补充图书的分发工作,坚持每年组织全市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到各个农家书屋进行现场指导。

新馆建设

2014年底,市政府决定投资新建图书馆及澄州书院。新馆位于开发区长江路以北,中央跨河路以东,项目总占地面积2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75平方米,其中图书馆建筑面积14175平方米,澄州书院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投资总金额约为8000万元。项目整体建设风格定位为汉唐风格,在保留建筑古色古香的同时,结合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塑造出建筑简洁大气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现我市的历史风貌及书院文化。图书馆主体建筑为5层,两侧为两层围合式院落布局。北侧澄州书院采用合院式布局模式。南北两组建筑中间设置古典园林进行分隔,形成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水系、古树、奇石和建筑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我市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图书馆功能为藏借阅一体,大型的藏书室,宽敞的借阅空间,为市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读书休闲去处。书院为市民及广大书法绘画爱好者提供了集创作、展览、交流、培训为一体的平台。

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我市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这个项目必将成为我市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地标。

表彰、奖励情况

20092013被定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确定成为鞍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多次荣获海城市文明单位、海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连年在鞍山地区的全民阅读活动中荣获先进组织单位及优秀品牌活动等奖项。

展望与畅想

我馆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新馆建设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努力把我馆建设成环境优美舒适、管理手段先进、具有鲜明办馆特色、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要名列前茅的现代化图书馆。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海城市图书馆工作还存在着有待继续完善的地方,我们有决心在董晓鹏馆长的带领下,全馆员工团结拼搏,脚踏实地,立足于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益,继续完善馆舍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创新,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海城市图书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给广大读者打造一个优雅、舒适、温馨的读书环境。

海城市图书馆


相关信息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同筑中国梦 共度书香年”春节主题“明春节礼俗 树文化自信”年俗文化展
2017年海城市图书馆全民阅读专题片
《数字阅读——让生活更精彩》海图数字资源图片展
同筑中国梦 共度书香年 楹联文化展巡展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版权所有:海城市数字化图书馆
办公室电话:网络举报电话:0412-3232915 地址:海城市兴海大街长江路11号南楼(繁荣路与长江路交叉口) 邮箱:hcstsg@163.com 技术支持:海城人网站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13002796号-1 访问人数:425059人

辽公网安备 21038102000180号